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早在3500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的第一种文字——甲骨文。
当时的人们十分的迷信鬼神,做什么事情都要占卜。所以,他们把占卜后的内容刻到龟甲和动物的骨头上,红色的字代表吉利,黑色的字则代表凶险。它们经过了几千年的沉睡,一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才被发现。发现的地方是河南省某村子里,当年是殷商的故都。由于洪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几年后,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
终于,甲骨文字打开了观察35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从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发现和认定,由此发展到肯定了一个距今有3000多年、长达600多年的朝代,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这样就把本世纪20年代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彻底的否定。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占卜风之盛。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由此引发的殷墟发掘,对中国考古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在甲骨文被发现后,一些考古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想看一下是否有另外一种文字的出现,果然真相大白,在神秘莫测的青铜器上面,考古学家们发现了铭文这种文字——甲骨文的下一代文字。这铭文比甲骨文更加的宝贵,甚至可以说是一把钥匙,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门。随后金文(铭文的又名)又转变成了篆(音:4声zhuan)书,共分为大篆和小篆。篆书的由来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採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计划推行统一全国文字的政策。在篆书这种书法过后,又有了一种新的文字——隸书,它和篆书比较接近,因此还有一个名字叫秦隸(音:4声li)。隸书过后,又转变成了草书,可见是变化多端。那么,什么是草书呢?草书是一种非常像草的一种书法,因此才名为草书。草书继续的往下面发展,成了楷书,楷书这种文字非常的工整、漂亮,也更加平直,是一种非常棒的书法。随后又由楷书转变到了行书,这时候文字的发展就要接近尾声了。本来行书应该是代替草书,因为草书写起来非常的草,行书虽然跟草书有点相似,却一点也不草,这就是它的特点。随即就转化成了简化字,字的发展就已经告了一个段落。
这些几千年之前的文字真是奇妙呀,但话又说回来,五千年来,如果没有文字的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后代就不会了解以前的历史,永远都不知道在以前的那个世界中会有什么的人物,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