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三节课下课了,六C班的同学们盼望着第四节课,因为第四节课是同学们最喜欢的生物课,上一节课是在鱼缸里上的鱼类课,这次是上鸟类课,还不知道有什么好玩的呢!
“叮铃铃!叮铃铃!”刺耳的铃声响起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正在准备着迎接又一次难忘的的亲身经历,似乎正在做着心理准备,看看这次幽默风趣的生物老师要带同学们干点什么。
开始上课了,生物老师姓张,张老师就说:“这是鹦鹉,它会学舌,会说话的,你听!”“这是鹦鹉,它会学舌,会说话的,你听!”鹦鹉学了张老师的话,同学们虽然听说过鹦鹉,但是同学还是第一次听鹦鹉说话呢!不免哈哈大笑起来,张老师清了清嗓子,用严厉的目光搜视了整个教室,生意让同学们静下来。
“鹦鹉也会感觉到疼痛。”说罢,一拔鹦鹉的毛,鹦鹉唰一声带着张老师不知道去哪了,前排的同学看到屋顶有一个洞,哼哼,可能上天了。同学们也是稀奇,正好有五十只鹦鹉,班里也有五十个同学,班委会带着所有用具和文具,最后一拔鹦鹉毛,一个接一个one bay one的飞上了天空。
老师说:“好,这次本来教具就缺少,现在不缺了,至少鸟类不缺了,你们看!我们多幸运,远处有一只朱鹮,是超级稀有鸟类,很少见到它们,我来给你们坐下详细介绍吧!
朱鹮是稀世珍禽,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前苏联)、朝鲜等地。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冬水田数量的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森林减少和人为干扰等原因,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二十年代人们认为日本的朱鹮已不存在,但后来又发现少量残存于佐渡和能登半岛的个体。1952年日本将朱鹮定为“特别天然纪念物”,1960年在东京召开的第十二次国际鸟类保护会议上被定为“国际保护鸟”;1968年韩国政府也将朱鹮定为“198号天然纪念物”。六十年代末前苏联境内朱鹮绝迹,七十到八十年代在朝鲜半岛消失。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拯救濒危的朱鹮做了大量工作,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遂于1981年初将野外残存的5只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最后一只也于2003年10月死亡。因此朱鹮已成为中国特有物种[1]。
在我国,朱鹮曾经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上海、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朱鹮的数量也开始急剧下降。认为朱鹮已经在我国野外绝灭[1]。
1978年,一份有关野生动物的紧急报告引起了亚洲国家的关注。报告里说被称为“吉祥之鸟”和东方宝石的朱鹮已陷入灭绝的境地。在日本,最后一只野生朱鹮已经死去,动物园里饲养的六只已经失去了繁殖能力。我国自从1964年在甘肃捕获一只朱鹮以来,一直没有发现朱鹮的踪迹,为了查明朱鹮在我国的生情况,中国科学院一支科考队在全国范围内对朱鹮及其可能存在的地区开展专项调查。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考察队行程5万多公里,踏遍了黑龙江、陕西、甘肃等16个省的260多个朱鹮历史分布点,最后终于在1981年5月,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从而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1]。
此后对朱鹮的保护和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饲养繁殖方面,于1989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孵化成功,自1992年以来,雏鸟已能顺利成活。至1995年,我国的野生朱鹮种群约35只,饲养种群有25只,为拯救这一珍禽带来了希望。目前,朱鹮已近2000只。
生长繁殖
朱鹮一般是一边孵卵育雏,一边扩大加固窝巢。它5月产卵,每次产卵三四枚,雄、雌朱鹮轮流孵卵。大约一个月左右,雏鸟破壳而出,仍由父母轮班照看,共同喂养。小朱鹮一个月后羽翼逐渐丰满,开始学习飞行技术,不久就能独自外出寻找食物。朱鹮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
外形特征
朱鹮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末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
中等体型(55厘米)偏粉色鹮。脸朱红色,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颈后饰羽长,为白或灰色(繁殖期),腿绯红。亚成鸟灰色,部分成鸟仍为灰色。夏季灰色较浓,饰羽较长。飞行时飞羽下面红色。 虹膜-黄色;嘴-黑色而端红;脚-绯红。 叫声:粗哑的咕哝声。朱鹮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67—69厘米,体重1.4—1.9千克,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十分美丽动人。与其他 类不同,它的头部只有脸颊是裸露的,呈朱红色,虹膜为橙红色,黑色的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后枕部还长着由几十根粗长的羽毛组成的柳叶形羽冠,披散在脖颈之上。腿不算太长,胫的下部裸露,颜色也是朱红色。一身羽毛洁白如雪,两个翅膀的下侧和圆形尾羽的一部分却闪耀着朱红色的光辉,显得淡雅而美丽。由于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哇塞!我们太幸运了,稀世珍禽都被我们发现了!”同学们都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毕竟见到了以后永远可能不会发现的鸟类啊,一个个都在陶醉之中。
下课了,老师跟同学们说了,“同学们可都是机灵蛋,既然我们借助鹦鹉上来,我们就可以借助鹦鹉再下去!”同学们中公认的“智多星”葛亮同学发出了意见,他鬼点子最多,他把鹦鹉倒过来,一拍,“追追追!”,“超级棒少年”金童子说的,跟着葛亮一样,飞回了教室,张老师和同学们都回到了教室里。
就这样,一场超级风趣的鸟类生物课上完了,下节生物课是关于昆虫的生物课,尽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