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
- 【典故】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左传·僖公五年》
- 【释义】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政出多门
- 【结构】偏正式
- 【近义词】政出多门
- 【押韵词】慎始敬终、云过天空、执两用中、塞耳盗钟、声如洪钟、轻轻松松、敕始毖终、按迹循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衣宽带松、......
- 【年代】古代
- 【英语】statewiththreerulers
-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为太子。骊姬设法把申生、重耳、夷吾送到边疆镇守,派土伪为他们建城堡,土伪十分为难,只好草草了事,说一个国家有三个君主,不知道听谁的好。不久晋献公杀申生,重耳与夷吾外逃
- 【示例】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七十四回
- 【成语例句】
- ◎ 至此国民党政府形成一国三公的分裂局面:幕后操纵的蒋介石、受蒋介石指挥的孙科、有名无权的代总统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