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囫圇吞棗)
阅读:次
-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 【结构】偏正式
-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择地而蹈、望梅阁老、张皇幽眇、不知颠倒、食不念饱、捶胸顿脚、敛手束脚、......
- 【年代】古代
- 【灯谜】吃枣子不吐核
- 【邂逅语】吃枣子不吐核
- 【英语】bolt<swallowadatewhole>
- 【德文】eineDattelhinunterschlucken,ohnesiezukauen-etwaslesen,ohneeszuverstehen
- 【日文】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 【法文】mangerlesjujubessanslesmǎcher<toutgober>
- 【俄文】восприниматьбезразбóру
- 【语文同步】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叶文玲《我的“长生果”》小学九册·课文·4
-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 【成语举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 【成语例句】
- ◎ 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 ◎ 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 ◎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 ◎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 ◎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 ◎ 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 ◎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 ◎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 ◎ 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分隔线----------------------------